回到顶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位于新加坡大士景工业园和裕廊工业区之间的大士北盆地2025年展开填海工程,目前,大士和大士南共有约2200公顷的工业用地,填海面积约等于240个足球场,预计2029年竣工。
负责这项工程的裕廊集团表示,填海是为了满足未来工业用地需求,并促进裕廊和大士工业区较老旧地区的更新。此外,填海所造的土地也将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道路,以衔接大士南和大士港口。
至于填海对环境的影响,裕廊集团会与国家环境局合作展开试验计划,以垃圾焚化底灰作为填海用料。据悉,两家机构已选定大士北盆地一个排水渠底下的地点,以可控的方式测试使用垃圾焚化底灰,用量约25000立方米。
1965年以前,受制于经济需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限制,新加坡的填海造陆主要集中在滨海滩涂地区,造陆速度相对缓慢。1965年8月,新加坡独立,面对人多地少的窘境,无法再发展内向型经济,必须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
为此新加坡需要在有限的国土内大力推动大型工业建设。但是发展大型工业,土地需求是庞大的。而位于新加坡西南裕廊地区,土地荒凉,没有居民,更重要的是这里山丘较多,可以移山填海,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1991年,新加坡政府决定,将裕廊以南的七个小岛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合并成一个大岛——裕廊岛,从原来的10平方公里,变成了32平方公里。1975年通过填海造地,加上后期的扩建,建成了一座13.75平方公里的樟宜机场。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填海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
21世纪的头十年,新加坡填海速度同上个十年相比增加了1184.6%,除了实马高岛海,还开启了大士新港、裕廊工业区、裕廊岛新兴工业区、樟宜机场扩建、大德光岛工程等项目。
2010年后,新加坡推出了“工业21”计划,试图将新加坡建成一个知识主导型工业的全球中心,因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填海造地计划中用于工业的比例逐渐降低,并建立填海准备地段,以供长远用地发展。
填海造陆为新加坡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后果也很严重。由于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导致了新加坡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比如红树林基本灭绝,还给新加坡海域的珊瑚礁造成了灭顶之灾,其他鱼类因为水体污染、浑浊也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