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分布着许多百年古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张弼士的故居。由于整栋房子的外观都是蓝色,它被当地人称为“蓝屋”。
说起张弼士的名字,似乎不如他创立的品牌“张裕葡萄酒”那么响亮。然而在19至20世纪初的南洋,这位“中国葡萄酒之父”却有着更为显赫的名声与多重身份:他是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洛克菲勒”的华侨大资本家,产业遍及南洋和中国各地;他是清朝末代海外“红顶商人”,被慈禧封为“光禄大夫”;他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者,身居高位,富甲一方。
张弼士在广东梅州老家、印尼等地区都留下了宅邸,而唯独槟城的“蓝屋”最具南洋特色,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色彩斑斓。1916年,张弼士过世之后,蓝屋日益损坏,又经出售、整修,直到1995年才焕然一新,重新面世。
蓝屋的蓝,深邃而迷人。曾经的工匠们精心采摘鲜花,熬制成鲜艳的浆汁,再经过晾晒,化为独特的色彩。他们将这颜料一遍遍涂抹在屋墙之上,每过三年,便重新粉饰一番,以保持那份鲜亮的靛蓝。如今我们所见的,是蓝屋经过修复后的样貌,技术日新月异,现在已无需再采摘鲜花调配涂料。这蓝屋,便如一个故事,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技艺的传承。
蓝屋是东南亚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住宅。踏入蓝屋的大厅,便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南洋梦境之中。闽南工匠的巧夺天工,与中式的亭台楼阁完美交融,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通体的靛蓝色外墙,仿佛一个身着蓝色娘惹服装的中国姑娘,端庄优雅,精致绝伦。
大厅的地砖,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了数十年,经过打磨终于重现了昔日的光彩。这些地砖是由形态各异的小石块拼凑而成,且手工排列的顺序不容有误,一砖一瓦都彰显出工匠的神奇与细腻。
走过大厅,通过屏风到达大宅,这里主要是天井,雨天聚水,连排水口都是天圆地方的古币形态,寓意把四面八方的水聚集起来。餐厅的上方挂着“乐善好施”的牌匾,是清政府对张弼士所做贡献的嘉奖。
看着蓝屋外墙上漂亮的蓝色,再加上剪瓷雕与彩绘镶边装饰,总让人联想起有着宽边滚饰的客家蓝衫。或许,蓝屋的主人张弼士在修建宅邸时,便将客家蓝衫的服饰美学化用到了建筑中,这是他独有的创造,更是他在东南亚殖民地环境中经商、从政时,所表达的对于故乡家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