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昔日,科幻电影曾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无限憧憬的载体,而今,那些往日银幕上的“天马行空”之景,已随着科技进步的脚步悄然走进现实生活。
就拿虹膜识别技术来说,只需简单地将目光对准扫描设备,几秒钟之内,通过精密的信息比对,你的身份便能得到确认,这项技术以其高精度的准确性,已成为仅次于DNA的生物识别手段。
虹膜是人眼中最复杂的生物特征之一,包含丰富的纹理信息,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
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利用虹膜进行身份验证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的眼科专家首次构想出利用虹膜独特的生理结构来实现身份验证。这一创意最终在1992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John Daugman教授通过创新的数学算法,成功将虹膜用来识别身份的构想转化为现实的数字自动化识别,奠定了虹膜识别算法的数学理论基础。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虹膜识别技术逐渐从理论研究走向深度应用。
起初,虹膜识别主要应用于国防、监狱等高安全性需求的场所。近年来,得益于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识别算法的不断优化,虹膜识别设备的性能大幅提升,体积逐渐缩小,成本也显著降低,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在中国,虹膜识别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教授在英国完成学业后,被中国科学院以“百人计划”人才引进的方式邀请回国。回国不久,他就担任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因此成为中国虹膜识别技术的先驱。
2006年,谭教授以创始人身份成立了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虹膜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医疗、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在中国,虹膜识别技术已成为国家级安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公安系统中的虹膜数据库建设。这些实际应用不仅推动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