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宁点视界 > 宁点访谈
总有一束光为你而亮——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专访
发布时间:2024-05-01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近几年,国抑郁症患者人数成几何式增长,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仅从患病人数上看,已经不相上下。

抑郁症引起的“精神障碍困扰”,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危害巨大,甚至因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部分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发病,只是未被察觉而已

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抑郁患者面临“病耻感强、疾病教育缺失、就医困难”等问题本期“宁点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辛欣,以基金会十数年来在精神疾病防治及患者救助的经验,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精神类疾病,如何为抑郁症患者亮起一束光。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于2012年成立是中国首家关注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治及知识普及的公益基金会2013年04月,基金会编印了《关爱精神健康,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免费发放。2014年,在多个城市开展“倾听一小时”公益活动。

2015年起,连续3年举办“尚善公益传播奖”,评选和表彰优秀媒体与媒体人,推动专业、客观、深入、有创意的精神健康传播实践。2018年至2019年,尚善公益基金会开展活动1000多场,服务抑郁症患者近10万人次,94家机构组织合作入驻,发放抑郁症认知手册11.4万册。

尚善公益基金会联合全国多家民间抗郁组织共同发起“抑路前行”公益项目,为9000万抑郁症患者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系统。项目从2018年开始已持续三年,参与民间组织超过30家,累计开展线下线下公益活动上千场。

2021年3月,尚善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际双相障碍学会中国分会共同开展“百城万人健心接力跑”活动,这是首次由卫生医疗专业协会/医院、精神健康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主流媒体、爱心企业与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一次对抑郁症防治宣传及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具有极高价值和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过去十余年以来,社会本身在不断变化,某些领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但是社会对精神类疾病的认知进步,仿佛没有那么快,尚善公益基金会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辛欣基金会的发展历程紧密跟随社会对抑郁症防治工作的认知变化,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金会的初创期,大约在12年前。在这一阶段,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科普宣传。通过校园飘书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沙龙讲座等方式,我们努力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同时,我们也资助了北师大、北大和中戏等学校的学生进行抑郁症防治相关的科研工作。

第二阶段发生在基金会成立5至6年后,大约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在这一阶段,我们认识到仅凭科普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帮助和干预抑郁症患者。因此,我们形成了一个民间抗郁联合行动,与众多在民间抗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伙伴共同形成一个联盟,共同筹款、探索,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庭支持。

第三阶段是从2019年至今。随着互联网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借助这些先进技术,通过小程序等方式搭建平台,调整工作形式,更多地开展倡导工作。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疗或科研机构,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倡导上。我们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倡导预防为主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责任人。特别是面对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众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的问题,我们更加注重预防工作,让更多人避免患病。

您提到让更多人避免患病就是这几年医疗系统倡导的“上医治未病”现在来说,应该首先让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群体重视消除误区。您觉得这么多年来,社会上对于抑郁症最大的这些误区有哪些

辛欣实际上从发病来说,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病综合征,是众多情绪感受的并发状态,有三大主要症状表现,思维缓慢、精神迟缓和情绪障碍。就和所有的身体疾病一样,可能不是自我修复就可以的!是需要去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的!

我在基金会工作期间,能够看到社会心理疾病的认知是有提升,也能够看到社会对它的态度是有改变的。比如在我上学的期间,当我跟别人说自己是读心理学的,大家都是表现出很震惊的那个样子,然后就把它神秘化,但现在我去跟别人介绍职业或者专业的时候,明显发现大家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提升了不少。

虽然有一个积极的改善,可是依然不够,首先,这种认知提升的速度非常慢,第二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是需要扭转。很多人总是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搞混淆,抑郁情绪是一过性的,每个人可能在某一个阶段都会有过这种情绪,但是很多人都能很快走出这种情绪,不会出现精神障碍等,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不过,抑郁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消除,就会加大转变为抑郁症的机率。

抑郁症患者由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出现了异常,对抑郁情绪无法调节,也就是说丧失了开心的能力。虽然有的人是抑郁症的易感体质,但抑郁症是内因和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也不能说得了抑郁症一定是性格不好。

不少人认为患了抑郁症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其实抑郁属于疾病的一种,既然患了感冒需要看医生,那么患了抑郁症同样需要看医生。有的人觉得抑郁症想开点不就能好了,其实这就像一个已经骨折的病人,你却要让他没有接骨就自己站起来,这样做很残忍。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呈紊乱的状态,所以需要药物治疗。

我们使劲去科普抑郁症是身心结合的疾病,有理上的一些指数变化,也有一些躯体的症状,它是一个疾病因为覆盖的人群基数变大了,这时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同时被放大了比如很多人说抑郁症就是懒病,就是想不通得病的人都是脆弱的,没能力的人,导致很多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

我举一个例子“病耻感”,我们最近在做一个慧心计划,专门资助经济困难家庭的抑郁症青少年患者给他们提供医疗补贴,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当项目落地在精神专科医院通过反馈这样的信息,一部分患者更愿意去综合医院相应的科室,而不愿意去专科医院,原因就是去综合医院的话,别人就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样的病。

这个病耻感,其实也就反映到之前聊的问题,整个社会上抑郁症的认知不够,那么我们应该给与患者怎样的支持?

 

辛欣确实,对于抑郁症患者支持,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社会认知到实际支持,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首先,提升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是关键。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的真相,知道它只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有当社会大众都能够以平常心看待抑郁症时,对患者不再有歧视,患者和家庭才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这个疾病。

抑郁症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每个人都能对都可能遇到的一个疾病,一定要把抑郁症这个疾病正常化。抑郁症应该变得和感冒一样,患者能很轻松的说出来自己患病了。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有近7个人患有抑郁症,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心理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青少年只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之一,其实全年龄段都有可能患病。社交孤立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虽然人们有更多的方式与人交流,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长期的社交孤立可能导致情感上的孤立和无助感,进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一些抑郁症患者,跟我私下聊天的时候,表达都是很畅顺的,但是当做一些报道的时候,他们绝大部分人,不会站出来说自己的故事因为一旦患者的身份暴露,就面临着自己在生活、就业各个场合的歧视。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这包括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层面。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为抑郁症学生提供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与支持。社区也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定期关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庭更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来源,我们需要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孩子,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和互助的渠道。实际上当一个家庭出现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会不会崩溃?会不会焦虑有没有情绪当他自己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怎么能照顾好患者?

社会上也有一些组织,提供为患者家属的支持与服务,但实际上应该是远远不够

那么疾病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通人,这三类人群应该是怎么去面对疾病,

辛欣对于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大学生、孕产妇、高压职业人群以及老年人,他们都可能面临各自特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支持和帮助他们。

在应对抑郁症时,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专业的医疗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依靠药物并不足以完全治愈疾病。结合运动、人文关怀、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手段,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理解抑郁症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至关重要。

那就是说从发病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把抑郁症当做像感冒一样的病,不要去给这些患者去贴带有偏见色彩的标签也要意识到,这个疾病又有一点不同,患者除了去接受专业医疗机构治疗外,家属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机制。

对于患者来说必须是要坚持就医,必要的时候接受药物治疗,但是部分药物的副作用确实比较大,绝大多数患者不具备医学知识,会妖魔化药物,在应对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虽然药物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改善疾病状态的重要性远超过这些副作用。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和家属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普通人,也要关注抑郁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睡眠,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度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联系,参与社交活动和爱好。社交支持可以帮助减轻压力、提供情感支持和增加生活乐趣。

如果遇到困难、压力或情绪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咨询,与亲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表达情感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负担。学会管理压力和应对挑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抗挫折能力,寻求平衡和调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其实通过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和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基金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下一步的我们的工作大概会聚焦在哪些点上?

辛欣工作中能够收获正向反馈,看到改变和希望,是让人倍感欣慰的事情。在心理健康领域,尤其是与抑郁症相关的工作,这种欣慰感尤为强烈。因为抑郁症虽然看似不像大病,但其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很多时候,当看不到明显的改善时,人们容易陷入对工作意义的怀疑。然而,正是那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和进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以尚善搭建的“尚善健心”平台为例,通过小程序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为需要的人提供了帮助,也让我们看到了曾经资助过的学生反哺到心理精神健康行业的身影。这种回馈和成长,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平台和组织在努力,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专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机构和组织仍然不足。有些机构虽然也涉足这一领域,但由于精力、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可能无法像专注于此的机构那样投入。此外,心理健康工作也超出了单一心理机构的范畴,需要跨界的联合与合作。

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专业人员来投入到这一工作中,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将心理健康工作与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相结合,共同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我们在心理健康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努力,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和进步。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来,共同告诉抑郁症患们,这个世界总有一束光为你而亮。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咨询热线:400-6689-651        

电子邮箱:qingqiaoint@163.com   /   qingqiaog5687@gmail.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1010908号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